在唐朝的岁月里,诗人元稹曾驻足于通州,那是四川达川的故土。一次偶然的酒馆之旅,他遇到了一道令人垂涎的牛肉佳肴。这牛肉不仅色泽诱人,油光闪闪,而且滋味麻辣而鲜美,入口即化,余味悠长,让元稹赞不绝口。更令他惊喜的是,这些牛肉片薄如蝉翼,几乎透明,在灯光下投射出的影子,让他联想到京城流行的灯影戏。于是,他灵机一动,将这美味命名为“灯影牛肉”,这个名字很快就在四川流传开来。
灯影牛肉的制作是一门艺术,从挑选原料到精心制作,每一步都要求极致的完美。屠宰一头牛后,只有少数几块肉质上乘的部分才能被选中,总重不过十几公斤。这些肉片被切得薄如纸张,然后与各种香料混合,经过日晒和烘烤,最终密封在竹筒或纸罐中,浸泡在香麻油中,撒上花椒粉,封存起来。清朝光绪年间,达县的一家酒店因其制作的灯影牛肉而名声大噪。1935年,这家酒店的灯影牛肉在成都的一个展会上获得了最高荣誉。
如今,灯影牛肉在达县和重庆两地生产,各自发展出独特的风味。一位美国的畜牧专家曾评价说,灯影牛肉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,更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。如果能够保持稳定供应,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有望比现在提高数倍。不过,目前灯影牛肉的生产受到原料供应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