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康熙皇帝踏上江南的土地,他的脚步带他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杭州。在西湖边,他随心所欲地游览,留下诗句和墨迹,自视为一位风度翩翩的君王。
有一天,皇帝决定前往灵隐寺,体验一番寺庙的宁静。寺内的老僧听闻这一消息,既感惊讶又兴奋,急忙召集所有的僧侣,敲钟打鼓,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皇帝。
康熙皇帝在老僧的陪同下,游览了寺庙的每一个角落。他被那些耸立的山峰和清澈的泉水所吸引,山上覆盖着翠绿的树木,山脚下开满了鲜艳的花朵,这让他心生欢喜,于是命令在寺内准备一场素食宴会。
宴会开始了,乐器声声,歌声悠扬,整个寺庙仿佛变成了皇家的府邸。
老僧早有耳闻,康熙皇帝酷爱吟诗作字。看到皇帝沉思的模样,他便与随行的官员商议,是否可以请皇帝为寺庙题写一块匾额。
杭州的知府和钱塘的县官都表示支持,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。老僧鼓起勇气,跪在皇帝面前,恳求他赐予一块匾额,以增添寺庙的荣光。
康熙皇帝欣然应允,提笔就写,但酒意上头,手一抖,只写下了一个歪斜的“雨”字,占据了大半张纸。按照传统的书写方式,“灵隐寺”的“灵”字需要在“雨”字下方再加上其他笔画,但现在纸张上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了。皇帝左手握笔,右手摸着胡须,显得有些无计可施。
幸好,一位名叫高江村的大学士机智地提出了解决方案。他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下“云林”二字,然后假装磨墨,悄悄地展示给皇帝看。康熙皇帝一见,如获至宝,立刻清醒了一半,便迷迷糊糊地写下了“云林禅寺”四个大字。
老僧看到匾额上的字,不禁困惑,这里明明是“灵隐寺”,怎么变成了“云林禅寺”?他结巴地询问皇帝是否写错了。皇帝瞪了他一眼,斥责他多言。
康熙皇帝转向官员们,问道:“这里天空有云,林木茂密,称它为‘云林寺’有何不妥?”官员们纷纷赞同,皇帝听后,心满意足地笑了。
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,官员们立刻行动,将原有的匾额取下,迅速制作了新的匾额,并将其挂在山门上。
从那以后,灵隐寺就挂上了“云林禅寺”的匾额。尽管如此,杭州的百姓们仍旧称呼它为“灵隐寺”,这个名字已经流传了三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