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话本网 历史故事 康熙喝杭白菊

康熙喝杭白菊

康熙喝杭白菊

在康熙年间,江南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。由于战争和台湾的收复,清朝政府征收了高额的税收,导致民众纷纷逃荒和闹事。康熙皇帝决定亲自下江南,了解民情。

他沿着京杭大运河南行,目睹了江南百姓的困苦生活,而地方官员却报喜不报忧。于是,康熙假扮平民,只带几个随从,从苏州出发,前往杭州。

旅途中,康熙因水土不服,口腔溃疡,疼痛难忍。在苏州至杭州的航程中,他忍受不了口腔的疼痛,决定上岸寻水。他们来到一个名为同乡的小镇,但发现镇上荒凉,只有老人和孩子。在一间破旧的茅屋前,他们遇到了一位晒着不知名野花的老妇人,向她请求水喝。老妇人听说康熙口腔上火,便用晒在门口的野花泡水给他喝。康熙喝后,口痛减轻,便与老妇人聊了起来。

老妇人告诉康熙,这里曾是粮食丰产的好地方,但连年大旱使得庄稼歉收,而野花却异常繁盛。高额的税收迫使年轻人纷纷离开,只留下老弱。康熙听后内心愧疚,但也无言以对。他给了老妇人一把写有“杭白菊”字样的扇子,并告诉她拿着扇子去杭州找知府,知府看到扇子就会知道如何行事。

老妇人经过一夜思考,决定冒险一试。她带着一筐野菊花出发,一路边走边卖。到了杭州,她发现不是谁都能见到知府的。在杭州几天都未能见到知府,眼看野菊花快卖完了。这时,一位秀才出了个主意,让她第二天一早在知府门口等候,见到轿子就跪下。

老妇人按照秀才的建议行事,果然引起了知府的注意。知府看到扇子上的“杭白菊”和康熙玉玺,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图,于是为老妇人开了一家杭白菊店铺。

康熙随后下旨,免除了同乡地区三年的税赋。从此,杭州同乡来的菊花茶变得便宜,曾经离开的乡亲们纷纷回归,开始种植野菊花谋生。这个故事展示了皇帝对百姓疾苦的关怀,以及他如何以智慧和仁慈解决问题,改善民生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博物话本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gushi.bowuhua.com/lishi/4967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