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黄帝的传说里,有三位大名鼎鼎的联盟领袖,尧、舜和禹。他们都曾是部落的头头,后来升任联盟的领导。那时候,领袖们遇到大事,总是召集其他部落的首领一起商量对策。尧上了年纪,就想找个人来接替他的位置。
一次,尧召集了各地的首领来讨论继任者。放齐提议说:“尧的儿子丹朱很有见识,他接班挺合适。”但尧严肃地反驳:“不行,这孩子脾气不好,爱跟人吵架。”讙兜则推荐了负责水利的共工,但尧也摇头拒绝:“共工表面上彬彬有礼,实际上心机深沉,我不信任他。”这场讨论无果而终,尧继续寻找合适的人选。
后来,尧再次召集首领们,希望他们能推荐一个好人选。大家异口同声推荐了舜。尧点头表示认可:“嗯,我也听说过舜的好话。你们能不能详细说说他的事迹?”于是,大家开始讲述舜的故事:舜的父亲瞽叟是个迷糊老头,舜的亲妈早逝,继母十分刻薄。继母的儿子象非常自大,但瞽叟却宠爱有加。尽管如此,舜对家人始终和蔼可亲,因此大家都认为舜是个品行端正的人。
尧听后非常高兴,决定亲自考察舜。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,并为舜建造了粮仓,赠送了许多牛羊。这让舜的继母和弟弟既羡慕又嫉妒,他们与瞽叟合谋,多次试图暗害舜。
有一次,瞽叟让舜去修粮仓的顶部。舜爬上去时,瞽叟点燃了火,想将舜烧死。舜发现火情后,找不到梯子,幸好他随身携带了两顶遮阳帽。他用帽子作为降落伞,从仓顶跳下,安全着陆,毫发无损。
瞽叟和象不甘心失败,又让舜去清理井。舜下井后,他们往井里扔土石,想将舜活埋。但舜在井边挖了一个通道,成功逃脱,安然返回家中。
象得意忘形地回家,告诉瞽叟:“这次哥哥肯定完了,这计策是我想的。我们可以分分他的财产了。”说着,他走向舜的房间,却发现舜正在弹琴。象内心震惊,尴尬地说:“哎,我多么想你啊!”
舜装作若无其事,回应:“你来得正好,我这里正忙着呢,需要你帮忙。”之后,舜依旧温和地对待家人,瞽叟和象也不敢再对他不利。尧听了舜的事迹,经过考察,确信舜是个有德行又能干的人,便将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。这种传位方式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禅让”。其实,在氏族社会时期,部落首领年老时,通过选举来选出新首领是常有的事。
舜成为首领后,勤劳俭朴,像普通百姓一样工作,赢得了大家的信任。几年后,尧去世了,舜本想将领导的位置让给尧的儿子丹朱,但大家都不同意。于是,舜正式成为了首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