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物话本网 民间故事 曹雪芹与风筝谱

曹雪芹与风筝谱

曹雪芹与风筝谱

曹雪芹曾与一位名叫王景廉的邻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王景廉,一个从军出身的旗人,因一次不幸的骑马事故而断腿,从此步履蹒跚。失去工作能力的他,心境变得焦躁不安。曹雪芹对他充满同情,便教他书法和绘画,帮助他在艺术中找到心灵的慰藉。

当曹雪芹为了创作他的杰作《红楼梦》搬至西山居住时,两人的交往并未中断。一年,王景廉的父亲病重,医药费用不菲,王景廉便上西山向曹雪芹求助。曹雪芹虽不富裕,却慷慨地将一把镶有宝石的佩剑典当,筹得资金相助。王景廉带着这笔钱欢欣鼓舞地返回,而曹雪芹却心情沉重,感到这点钱对王家来说只是杯水车薪。

两人一同走出门外,曹雪芹听到邻家篾匠劈竹的清脆声响,灵感突现,他兴奋地对王景廉说:“我有个主意!”他提议王景廉停下脚步,告诉他有一种新的谋生方式。

“做什么?”王景廉急切地询问。

“制作风筝。”曹雪芹满怀激情地回答。他解释说,制作风筝不仅能维持生计,甚至可能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于是,曹雪芹买来竹子和纸张,耐心地教授王景廉如何制作风筝。

曹雪芹从基础的劈竹到复杂的绘制技巧,一步步地指导王景廉。王景廉此前学习的书法和绘画技能,虽不专业,却在这时派上了大用场。在曹雪芹的指导下,王景廉掌握了制作风筝的全部技艺,并带着曹雪芹亲手制作的三只风筝——一只美人、一只蝴蝶、一只鹞鹰——以及其他未完成的风筝框架,蹒跚地返回城中。

在回家的路上,王景廉遇到了一个慧眼识珠的王府管家,他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三只风筝。王景廉告诉他,风筝暂时不卖,他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来精进自己的技艺。王府管家慷慨地付了定金,并表示愿意日后再谈价格。

王景廉依照曹雪芹的风筝样式,开始制作并销售风筝。出乎意料的是,这些风筝在市场上大受欢迎,销量惊人。王家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。春节时,王景廉用毛驴运送食物和礼物,以表达对曹雪芹的感激之情。曹雪芹也不断创作新的风筝设计,以供王景廉制作。

几年后,王景廉的生活有了显著的提升,他拆除了旧屋,建起了新宅,并邀请曹雪芹小住。曹雪芹在王家的新居中,重新整理并彩绘了过去几年为王景廉设计的风筝图稿,附上诗句和序言,将其编纂成册,命名为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。

随着时间的流逝,王家因制作风筝而积累了财富,不再需要继续这一手艺。一位姓金的王爷对曹雪芹的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情有独钟,经常借阅。王家为了答谢王爷的欣赏,将风筝谱赠送给了他。王爷以两件皇帝赐予的玉器作为回报。

金王爷还将《南鹞北鸢考工志》借给了哈式风筝的传人——哈魁明的父亲。哈家的风筝在北京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,与曹雪芹的自然主义风格不同,他们在绘画上更为浓墨重彩,具有装饰性美感。哈家吸收了《考工志》的一些优点,融合了自己的风格,保持了哈式风筝的独特魅力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博物话本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gushi.bowuhua.com/minjian/5052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