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扬州方言中,”狮子头”指的是那些巨大的肉丸子,北方人称之为”大肉丸子”或”四喜丸子”。这道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,《食经》中提到的”跳丸炙”。相传,隋炀帝南巡时,沿途的州县都要献上地方美食。扬州的美景让杨广难以忘怀,他命令御厨以这些景色为灵感,创作出四道美味。在当地厨师的指导下,御厨们精心制作出了松鼠桂鱼、金钱虾饼、象芽鸡条和葵花斩肉。杨广对这些菜肴赞不绝口,于是宴请了群臣,淮扬菜因此声名鹊起。
唐朝时期,随着经济的兴盛,官宦贵族对美食的追求也日益提高。郇国公韦陟曾举办一场盛宴,府中大厨韦巨元也烹制了这四道扬州名菜,并搭配了各种山珍海味。当巨大的”葵花斩肉”被端上桌时,其壮观程度令人惊叹,宾客们纷纷赞叹,将其比作雄狮之头。韦陟在宾客的劝酒下,提议将”葵花斩肉”更名为”狮子头”,以纪念这次盛会,从此”狮子头”成为扬州的代表性菜肴。
到了清代,乾隆帝南巡时,将”狮子头”带回京城,使其成为宫廷菜肴之一。嘉庆年间,甘泉的林兰痴在《邗江三首吟》中也赞颂了扬州的”葵花肉丸”。他的诗歌描述了这道菜的制作过程,以及宾客们对它的赞赏。这样的描述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氛围,体会到美食带来的愉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