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的怪壶

孔子的怪壶

在春秋的旅途中,孔子驾车穿梭于诸侯国间。某日,他抵达一处,却被两个顽童截停。

孔子好奇地问:“为何不让路呢?”

“闻君博学,愿倾诉一事,求公断言。我觉得书海无涯,因此埋头苦读,此为上策,可否?”一童提问。

另一童则争辩:“不然,书非万能,读而不思则白读,何异无书?”

孔子微笑着,取出一只木制水壶,形似椭圆,口窄底小。他说:“此壶可验真理。”放下壶,壶便倒;扶壶,又倒。

“我有法令其立。”孔子言。取水半壶,壶立稳如山。

“看,它立了。但不久将倒。”继续灌水,壶满而倒,水溢而出。

孔子缓缓道:“知识如壶中水,需有不可无,但过犹不及。贪多嚼不烂,无异于无知。思考之余地,方显智慧。”

“妙哉!但此壶空满皆倒,半满却立,莫非有魔?”童问。

“魔不魔,自己探。”孔子递壶于童。

童细察壶,顿悟:壶乃木制,轻于水。水至半壶,重心居中,故立;满或空,重心偏移,故倒。

诸生,孔子之言,切记于心!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博物话本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gushi.bowuhua.com/lishi/4922.html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