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翦,一位战国时期的军事巨匠,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丰富的战场经验著称。当秦王嬴政决定征服楚国时,王翦坚持认为只有动用60万大军才能确保胜利,这个数字几乎等同于秦国的全部军力。而年轻将领李信却自信满满地声称,20万士兵足矣。嬴政被李信的勇气所打动,立刻派他带兵南下。王翦见自己的建议被忽视,便黯然退役。
然而,李信的军队在楚国的猛烈反击下溃不成军,败兵回师。嬴政怒火中烧,这才想起了王翦的老谋深算,亲自去请他复出。王翦同意了,但他提出了新的要求——不仅要60万大军,还要求赐予他广阔的田地和住宅。他向嬴政解释说:“我虽然立下了显赫的战功,但从未有过封侯之荣。现在大王需要我,我当然要为我的后代多争取一些。”嬴政对此表示赞同,笑着答应了他。
王翦带兵出发后,他多次派使者返回都城,向嬴政索取更多的土地和房产。嬴政每次都答应了,心里想:“这老头真是贪得无厌,但只要他能取得胜利,我就让他得逞好了。”王翦在得到了所求之后,全力以赴地投入战斗,最终在两年后彻底消灭了楚国。
战后,有人质疑王翦的贪婪,认为这会损害他的声誉。王翦只是笑笑:“60万大军,那可是秦国的所有兵力。大王怎么可能完全信任我呢?我索要的这些赏赐,都是秦国的土地和房产,这样一来,大王就不必担心我会有异心了。”听闻此言,人们恍然大悟。原来王翦故意让自己受到秦王的束缚,以此消除秦王对他的疑虑。虽然王翦的“索赏”行为并不可取,但他为了国家的稳定,巧妙地让自己受制于秦王,这种智慧的策略也值得我们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