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春秋时代,卫国有个叫哀骀的家伙,长得确实不怎么样,但他就是有那种魔力,让人见了就喜欢,男女老少都想跟他混熟。甚至有女士们直言不讳地说:“宁愿做他的情人,也不愿意做别人的正室。”
哀骀既没有权力也没有钱财,更别提什么高深的学问或了不起的成就了。但他那不起眼的外表下,却隐藏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。这让鲁国的君主鲁哀公感到非常好奇,于是就把他请到鲁国来一探究竟。没过多久,鲁哀公就发现,这个看似平凡的家伙,其实有着不凡的品质。信任逐渐建立,不到一年,鲁哀公就完全信任他了。当宰相的位置空出来时,鲁哀公想让他接任。但哀骀对权力毫无兴趣,即便是在多次请求下参与了一些国事,最终他还是选择辞官回到了卫国的简陋小屋。
对此,鲁哀公向孔子请教,想知道哀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。孔子用一个比喻回答他:“我在楚国看到过一群小猪在死去的母猪身上吸奶,突然它们都吓得四处逃散,因为它们发现母猪已经失去了生前的温暖。这说明小猪对母猪的爱,并不是因为她的外表,而是因为她的精神和本性。哀骀虽然外表不吸引人,但他的内在美,他的品格和智慧,已经远远超过了常人,这就是为什么你和其他人都如此欣赏他。”
这个故事启示我们,真正值得追求和尊重的,是内在的美。外表的美丽、身材、风度,甚至权力和财富,都可能吸引人的目光,但一个人的品德、知识、才华,以及真诚和自信,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