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圣叹,一位批书名家,终其一生,留下了无数评注。他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,踏访西湖边的灵隐寺,寻求与方丈的一见。方丈坚称佛经神圣不可批评,拒绝了金圣叹的请求。两人的争执持续到深夜,方丈提出一个挑战:若金能对上他的上联,便可得见佛经;否则,永不得窥视。金圣叹自信满满,认为这不过是小菜一碟。然而,方丈的上联“半夜二更半”却让他哑口无言,最终无奈离开。
命运多舛,金圣叹因一桩冤案被判处死刑。在狱中度过的中秋之夜,他突然灵光一现,想出了完美的下联。他自豪地宣称,至少在文字的世界里,他不欠任何债务。他的下联“中秋八月中”被送往灵隐寺,方丈对此赞不绝口,却也感叹金圣叹的孤傲或许正是他悲剧的根源。
行刑之日,气氛凄凉而肃穆。金圣叹,这位挑战权威的文学批评家,被锁链束缚,站在刑场中央。周围的刀光剑影增添了一份阴森的气氛。即使面对死亡,金圣叹仍旧沉着冷静,他的文思敏捷如初。为了安慰即将失去父亲的儿子,他提出了一个对联:“莲子心中苦”,儿子却无心应对,泪流满面。
金圣叹轻声安慰,为儿子对出下联:“梨儿腹内酸”。这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怜爱和即将到来的离别之痛。这副对联,深情而巧妙,字字珠玑,双关意味深长,令人动容。
即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金圣叹的幽默依旧。面对行刑,他向狱卒透露了一个“重要的秘密”,却是关于如何享受简单的饭菜。这位文学大师的最后一句话,充满了他一生的幽默精神。
在生命的最后关头,金圣叹不忍目睹他人的悲惨命运,向刽子手提出了一个交易,声称手中有二百两银票。刽子手贪心地杀了他,却发现手中只握着一张空白纸条,上面写着“真痛”二字,这是金圣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记幽默。